![]() 日志正文
|
||
北非摩洛哥和西班牙只是一水相隔,坐船半小时。西班牙南部有着浓郁的北非文化,摩洛哥一样渗透着西方文化,受西班牙和法国文化的影响,他们的大学教材都是法语,尽管阿拉伯语和Berber语是官方语言,法语和西班语非常普及。人口3200多万,面积有44万平方公里。摩洛哥目前是世界旅游胜地,特别是欧洲游客,主要旅游城市是喀什布兰卡和马拉喀什,海边沙滩是欧洲人晒太阳的天堂,沙漠探险也算是经典线路,估计国内去摩洛哥的游客也会越来越多。
翻过阿特拉斯雪山就到了Oaurzazate乌隆札特小城,发音乌尔萨萨特更接近。这是进入南部沙漠的大门。Oaurzazate在Berber语的意思是安静的城市。沿途看到很多破落的Berber人村落Ksars,
Berber人长得很帅气,接近欧洲人血统,只是肤色偏黑。自从中世纪阿拉伯人进入摩洛哥土地之后,随后有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人,英国人相继入侵摩洛哥,使得原来祖祖辈辈在平原生活的土著民族Berber人放弃都市逃进阿特拉斯大山。Berber土著人以耕田牧羊为生。直到现在还能见到他们过着原生态生活,那些妇女在小溪里洗衣服,那些老汉小孩赶着羊群在山上牧羊,村寨房子破烂不堪,偶尔房外面的卫星天线是唯一现代化标志,知道他们还没有完全与世隔绝,显而易见城市的繁华和这儿原始村落有着天壤之别。年富力强的青年人大多数都去城市打工了,很多Berber人也移民西欧国家,在60,70年代比利时荷兰引进大量的摩洛哥和土耳其劳工。这使我想起国内的边远农村,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谋生,老弱病残人士留在家乡耕田养牲口。 Oaurzazate城市是1923年法国人建立的军营所在地和军事要塞,之前是一片空地。之后这座城市不断扩大,到现在已经变成进入南部沙漠最重要城市。整个城市以红色为基调,从心里马上感觉到我们已经来到沙漠了,大多数都是新建筑,酒店像雨后春笋,游客也逐年增多。很多人是受到好莱坞电影影响,几十部好莱坞大片都在这个城市和周边的Ait
Ben Haddou爱本哈都拍摄,郊区50公里外有一座Atlas film
studio电影制片厂,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电影制片厂,被称作摩洛哥的好莱坞。和好莱坞经常合制大片,像Laurence of
Arabic阿拉伯的劳伦斯,Star War 星球大战,Gladiator古罗马斗士,和很多鬼片。 犹太村 Ait Benhaddou
爱本哈都,爱本哈都Kasbah是在风景秀丽的小河边,我们一行得骑毛驴穿过涓涓河流来到Ait Ben
Haddou爱本哈都,观赏这座Unesco世界文化遗产小镇,以前曾是犹太人居住区,以色列重建后,在摩洛哥的很多犹太人都返回家园,几百年的爱本哈都也就人走楼空,现在是旅游度假胜地,古堡村落里面现在住着少数摩洛哥人和一些旅游小客栈和一些工艺品商店,专门经营摩洛哥地毯,首饰和其他工艺品。夜晚我们住在这座城堡的3星级酒店,听着鬼怪故事,想起好莱坞所拍的那些鬼片,阴深深的,浑身毛骨悚然,难以成寐。很早醒来,拍了几张晨曦的照片,那彩虹仿佛也渗透着鬼蜮幽灵之气。 Berber商店小老板,很有文化品味,自画自卖,空闲时弹奏一曲,哼几声。 夜灯下Oaurzazate城的Kasbah古堡
以前的法国人军事要塞,现在是破落的民居,进里面逛了,没有拍照。古堡渗透着一丝丝幽灵鬼怪之气。 爱本哈都酒店夜里更像是天方夜谭的迷宫,阴深深的。 一般去商店观赏,都会受到热情款待,喝一杯免费薄荷茶。 商店后面都有首饰加工厂,精美的首饰工艺品都是经他们这些廉价劳动力之手创造的。 看到这种景象马上想起中国边远农村和印度的原生态生活。 这里是Marrakech马拉喀什位于Marocco摩洛哥西南部,坐落在贯穿摩洛哥的Atlas阿特拉斯山脚下。马拉喀什用Berber柏柏尔语解释,意思是“上帝的故乡”。Berber人不是阿拉伯人,中世纪时代是当地土著人,长期居住在北非山区。他们的语言能说,但文字据说没有,现在又有人说也有文字了,我认识不少Berber人,在比利时也有不少摩洛哥的Berber人,曾和他们一起学荷兰语。马拉喀什有世界著名的Djemaa
el Fna露天市场,是整个非洲最大和最繁忙的广场。 马拉喀什45万人,加上来自西非的难民和无证人士至少超过100万。马拉喀什的老区Medina于1985年被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对西方人来说那是异域风情,在马拉喀什能找到阿里巴巴,阿凡提,或者阿拉丁的神话。对中国游客来说马拉喀什就是天方夜谭故事,那些裹头巾戴面纱的妇女,穿着长袍戴小帽的男人,以及那种小商贩,人赶驴车,就像是一本小说和一部阿拉伯风情纪录片。加上他们街上卖的大饼和类似新疆那样的鸡羊牛肉串,对去过新疆旅游过的人来说,这些景色似曾相识,又有所不同。摩洛哥那些地名我是在国外才知道的,要写这篇文章,查了中文对照,觉得中文的音译很怪,对网友来说可能习惯了,其实马拉喀什的发音离原来的相差太远,马拉盖切反更贴切,摩洛哥的发音也不怎么好,马洛哥反而接近。供想去摩洛哥自助游的朋友参考。 马阿拉喀什清真寺 Koutoubia-moskee。 在摩洛哥也有很多西非和南非难民。 这里是沙漠之城Erfoud,靠近阿尔及利亚。 摩洛哥南部沙漠酒店,国际4星酒店,吃住都很奢华,我预计今年十月还要去摩洛哥旅游,以前也拍了很多纸张照片暂不上传,很多国家博文还没写,还是先写些其他的。 Zagora,这里是摩洛哥的原始部落。
一家卖工艺品商店。 在这儿我很想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对世界文化遗产,这其实是以西方人的标准而定,当然大多数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对落后国家的文化遗产评定,他们认为美的东西往往对落后国人民的心理是一种侮辱。举例像张艺谋早期导演的那些电影,迎合了少数西方人的口味,中国老百姓很反感,这种电影也只能在小电影院播放,不能进入主流电影院。法国加纳电影节,得奖率高的就是那种特殊电影,用老外的话说就是very special。奥斯卡评奖考虑综合因素多些,大众口味,商业性相对重些。那种明清裹小脚对中国妇女来说是一段不幸的可耻的历史,国内人不会多加讨论,而西方人会喋喋不休加以宣扬,著书立说。印第安人的男人穿鼻孔带耳环,中国人的纹身在西方也受到那些变态佬倍加推崇。 像马拉喀什老区,其实算不上漂亮,很破旧,越是这样,西方人才觉得有吸引力。而且他们还以为摩洛哥就是这样落后,其实他们是闭着眼睛不愿承认摩洛哥的现代化发展。老外在上海不去拍外滩,浦东那些现代建筑,对着老城隍庙的马桶和破房子流连忘返,他们也不愿意看到中国在富强方面的现实。 一句话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未必一定美丽,没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也不一定比评上的差。 这里好像是阿里巴巴神话故事,驴车马车,机动车摩托车,很乱,但是不脏。
卫生环境空气比中国和印度要好很多。 在Bahiapaleis宫留影。 在Medina我们参观了可兰经学院Ben Joesoef Madrassa和马拉喀什清真寺Koutoubia mosque外观。最值得参观的是 Bahiapaleis宫,是19世纪摩洛哥大臣花了14年时间所造,里面精工细雕,花卉植物来自世界各地,有日本樱花和中国的广玉兰等。我总觉得在马拉喀什好几座历史建筑古迹受中国建筑的影响,也受到法国,西班牙和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影响,可想而知几百年前摩洛哥人已经融会贯通世界精华于一身。 晚上我坐敞篷马车去豪华餐厅就餐,像是十八,十九世纪的王公贵族去赴宴,听着马蹄声演奏的欢快乐曲,抬头仰望满天星斗,绕城市外围一圈才进Medina老区。餐厅外观看上去很小,门面也不起眼,但是里面却像一座宫殿,大开眼界。品尝了摩洛哥当地风味美食couscous。还有艳惊四座的肚皮舞娘当场献艺,民族乐队表演了摩洛哥音乐和民歌,可惜没拍下照片。吃完晚饭男侍应生斟茶表演,可以把茶壶举到头上斟茶,有点像杂技。喝的就是蒲荷茶mint tea。这些全是行程安排项目,不需要另外交钱的。 马拉喀什的地理位置很好,离Casablanca 230公里,离海边度假胜地Agadir不到200公里,不到200公里就是High Atlas阿特拉斯山,最高峰有4000多米,超过3000米的山峰不下于300座,从马拉喀什能看到她的美丽雪山景色。 从欧洲去摩洛哥是很方便的,欧洲各大城市每天有很多班机飞往摩洛哥的大城市,从西班牙可以坐船去摩洛哥,也可以开车搭乘渡轮去摩洛哥,摩洛哥的消费便宜,那儿的人特别友好,摩洛哥的小米牛肉饭最出名,摩洛哥帅哥很多,但是国内美女千万别轻易跟他们走,免得酿成后患。
最后修改于 2014-10-01 21:25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